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,但有些新型玩具本身存在安全隐患,游玩中也会形成心理暗示,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,被称为“毒玩具”。那“毒玩具”背后,又隐藏哪些法律风险呢?
首先,生产销售的“毒玩具”如果是“三无”产品,或者不符合安全标准、不合格的,根据情节轻重,将面临行政处罚,甚至是刑事处罚。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,还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其次,如果孩童在玩“毒玩具”的过程中,造成他人损害的,父母作为监护人,依法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所以购买玩具时要选择正规商家,重点关注产品认证、适龄范围、警示说明等信息。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各方要携手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,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,共同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