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吸调节、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可以帮助人在面对压力时冷静下来;参与积极的娱乐活动,如运动等,有助于调整心态和缓解压力。
引导孩子与朋友、家人或同学分享感受。与关系亲近的人倾诉可以减轻心理压力、减少孤独感。
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。如果假期较少参加社交活动,要逐渐调整回归积极的社交状态,与他人建立联系,分享快乐和困扰。社交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培养孩子适应变化的能力。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,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;强调自己的优势,建立自信心,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。
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“倒电影”式地回放一遍,对照假期计划,看哪些已经完成,哪些尚未完成。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(读书、旅行、休息、娱乐、交往等各方面),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。
假期中的孩子,心态通常较为松弛,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,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。对此,家长不能操之过急,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,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,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。
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、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果不提前调节,开学之初通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精神不佳的状态,影响孩子的学习适应。
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,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、睡觉、学习、运动,有规律地作息,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。
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,还有哪些未完成,尚有时间予以完成。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,挑灯夜战,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,草草应付。
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根据实际情况,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,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,要掌握哪一门新特长等。目标和计划不能好高骛远,一定要可落实。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,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。
开学前,家长们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,陪孩子去图书馆、书店等地方,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,也可查阅和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,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,也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。
经过一个假期,孩子可能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,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。同时,也可以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,适当做些预习,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。
但提醒家长,孩子提前预习要适度,不建议提前把新知识学一遍,这样容易致使孩子在正式学习时丧失新鲜感和兴趣。
书包的大小至少要能放下A4纸,选购书包时除了大小还要考虑到书包的自重,太重了会影响孩子的站姿。
尽量选择背起来比较舒适、适合孩子肩宽、背带可调节的书包。材质要挺阔一些,不然书放里面容易折损。
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布艺或者软塑的笔袋,注意花色不要太显眼,造型简单些,防止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
注意笔袋的容量,至少要能放4-6支铅笔、一把直尺、两块橡皮、便携转笔刀、课表等物品。
HB的铅笔,每天削好几支备用。可以选择六棱型或三角洞洞笔,如果有需要还可以买些握笔器,帮助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握笔姿势。
15厘米的即可,太长了孩子手拿不稳,也不容易放到笔袋里。为了防止断裂,可以选择软的直尺,怎么折都不会断的那种。
可以准备一个大的削铅笔器,放在家里,一把小的转笔刀,放在笔袋里。教孩子学会使用转笔刀,并且养成每天自己检查铅笔的习惯,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。
水壶密封性要好,开口要大,方便孩子在学校自己接水。学校随时可以接水,所以水瓶容量不需要很大,350ml左右的即可。
开学后,老师会说明作业本的要求和数量,按要求选购即可。如学校和班级有准备,则不用再额外购买。
建议准备不同颜色的文件袋,贴上科目的标签,用来给孩子放试卷和老师下发的各种通知、家长信。
1.树牢并自觉践行“健康第一”理念,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,坚持良好卫生习惯,垃圾分类投放。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,不带病到校学习。
5.不迟到,不早退,不能按时到校或提前离校要请假;不去网吧、酒吧、歌舞厅、游戏厅等场所。
10.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技能,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,增强安全意识,提高防范技能。
16.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、亲水平台、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、嬉闹。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,不在江河湖塘边洗手、洗东西、抓鱼虾、抓青蛙等。
19.积极进取、开朗乐观,多与老师、父母、同学沟通交流,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。
23.学生不能按时到校要请假,提前离校要报批,家校沟通要及时。孩子节假日外出活动,家长要知去向、知内容、知归时、知同伴,提前强化安全教育,做好安全保障。
25.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,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,注重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、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,促进其全面发展;尊重个体差异,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;多尊重多理解,讲究教育方式方法;高度关注开学季孩子心理状况,与孩子保持有效沟通。留守儿童家长应定期与孩子保持联系,给予关心关爱。
1.树牢并自觉践行“健康第一”理念,引导孩子不共用毛巾、杯子,不随意用手揉眼睛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。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,确保健康的前提下送园。